叩問良心
什麼是良心?所謂良心可解釋為惻隱之心,不忍人之心,或無法欺騙自己的心。神光大師曾說了:心是明鏡台,身是菩提樹,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大部份的人都有過說謊的經驗,說謊當下外表可以從容掩飾自己,但內心確切知道自己都在說謊;知道自己在說謊的那種感受,就是良心的具體表現。為什麼神光大師要將良心比喻為明鏡台?而且要求大家時時勤拂拭?
這麼解釋吧,人剛開始來到這世界的時候,在心的世界是光潔明亮的(像一面明鏡般的光潔無暇),慢慢隨著成長,開始因為七情六慾而矇蔽純潔的內心,使良心受到矇蔽!
叩問良心
什麼是良心?所謂良心可解釋為惻隱之心,不忍人之心,或無法欺騙自己的心。神光大師曾說了:心是明鏡台,身是菩提樹,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大部份的人都有過說謊的經驗,說謊當下外表可以從容掩飾自己,但內心確切知道自己都在說謊;知道自己在說謊的那種感受,就是良心的具體表現。為什麼神光大師要將良心比喻為明鏡台?而且要求大家時時勤拂拭?
這麼解釋吧,人剛開始來到這世界的時候,在心的世界是光潔明亮的(像一面明鏡般的光潔無暇),慢慢隨著成長,開始因為七情六慾而矇蔽純潔的內心,使良心受到矇蔽!
記住十五招,人生可以順走。
1、說話要用腦子,做事慎言,話多無益,嘴只是一件揚聲器而已,平時一定要注意監督、控制好調頻旋鈕和音控開關,否則會給自己帶來許多麻煩。講話不要只顧一時痛快、信口開河,以為人家給你笑臉就是欣賞,沒完沒了的把掏心窩子的話都講出來,結果讓人家徹底摸清了家底。還偷著笑你。
2、遇事不要急於下結論,即便有了答案也要等等,也許有更好的解決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答案,要學會換位思維,特別是在遇到麻煩的時候,千萬要學會等一等、靠一靠,很多時候不但麻煩化解了,說不準好運也來了。
3、對小人一定要忍讓,退一步海闊天空,實在不行把屬於自己的空間也送給他們,讓他們如鶯歌燕舞般陶醉吧。俗話說大人大度量,不把俗事放在心裡,小人鼠肚雞腸,惹著小人就等與惹了麻煩,天底下惟有小人惹不起。直到現在我也沒想出更好的辦法戰勝小人,不知道敬而遠之是否可行。
命好命壞一念之間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命好,不但要好命,而且要長命。
無奈事與願違,生命中不如意之事偏多,在諸事不順、災厄不斷的遭遇下,很多人會開始嘗試「算命」,希望藉由相命來尋求「改運」。因此,求神問卦、問乩童、問籤詩、問簽杯、貼咒語、喝符水、改風水、改名……等等方法無所不用其極。
此時,外道以神通、感應等迷信的民間信仰來為人消災解厄,自然而然就有那些喜歡談玄說妙、知見不正的人去附和。
世事喧囂,人生寂寞,千山獨行如何走?
沒有雲的天空,還是天空;沒有天空的雲,卻不再是雲了—靈魂是天空,身體就是雲,沒魂有體是稻草人,切莫因為身體而出賣了靈魂。
精神失常的瘋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正常的瘋子。
不知不覺中人就會發黴了,所以千萬不要讓自己不知不覺。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佛祖在菩提樹下問一人:"在世俗的眼中,你有錢、有勢、有一個疼愛自己的妻子,你為什麼還不快樂呢?"
此人答曰:"正因為如此,我才不知道該如何取捨。"
佛祖笑笑說:"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某日,一遊客就要因口渴而死,我憐憫,置一湖於此人面前,但此人滴水未進。我好生奇怪,問之原因。答曰:湖水甚多,而我的肚子又這麼小,既然一口氣不能將它喝完,那麼不如一口都不喝。"
心若無塵瀟灑一生
走過紅塵,面對人生旅途的風風雨雨,總想讓自己沈靜,想平淡,想瀟灑,想超脫,想實實在在地把握自己,想留一份純情,坦坦蕩蕩地面對外界;想獨自靜靜地領略黃昏的溫柔,綠蔭的清幽,蛙鳴的悠揚……。
然而世俗的喧囂,常常擾亂耳鼓;塵世的霓虹,令我眼花繚亂;月的圓缺,花的開榭,人的聚散,這些也會讓我黯然神傷……,想起曾經面對的點點滴滴,也讓人心語無言……。走過了半生的人生旅途,倍感生命的脆弱,幾番掙扎,幾多反省,終於走出了心的夢魘。
走出了那一方風風雨雨的天地,才驀然醒悟,人生苦短,生命的長短又何足惜,其實死不一定是終結,誰知道它是不是另一種新生呢?
還有比風水算命還利害的!
一、因果定律:
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每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其原因。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運當然也遵循這個定律。認同因果定律的不僅是佛教,還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大科學家牛頓等人,也認為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都是“因”,都會產生相應的“果”。
如果“因”是好的,那麼“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壞的,那麼“果”也是壞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會不斷“種因”,種“善因”還是“惡因”由人自己決定。所以欲修造命運者,必須先注意和明瞭自己的每一個想法;起心動念會引發什麼樣的語言和行為,由這些語言和行為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都是會造成因果報應的形成,命運的好壞就會由此轉化。
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我們的心,被這些「前塵緣影」障礙了、埋沒了、迷失了,我們該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心呢?這裏有四點要留意:
(一)知心
如果連自己的心是什麼都不知道,那就無從著手了,你又從何修起呢?心是什麼都不清楚,說修心那豈不是謊話嗎?所以,首先要認識自己的心。古人說「人貴自知。」連自己都不知道,侈言瞭解別人,豈非謊言?要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心呢?
真心被埋沒、失落的原因。
真心被埋沒,真心給失落,真心被迷失,真心被六塵所覆蓋,主要由於我們沒有認知它、肯定它、珍惜它,其錯誤原因如下:
(一)心為形役
人的一生忙忙碌碌,就是為這個肉體服務,我們所有的念頭、動機,都是根據肉體產生,古人說這叫「軀殼起念」。明明它是不永恆、不可貴、死了不多久就發臭的臭皮囊,但是我們卻一生都在為它服務,做了它的奴隸。絕大多數人,以大部分時間來侍奉這個肉體;給它吃、給它穿,它不美,想法子要它更好看。所有患得患失,功利追求,都是為了這具肉體。心既然做了肉體的奴隸,原本的本心就會因為被忽視而漸漸地遺忘、迷失、沉沒在虛幻裏了。
父母是子女的『場根』
子女對父母孝順柔和,則根壯葉茂,否則根斷樹枯。
世上一切事物都有根源,否則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父母的精血造就了子女,是子女的根源。有人道:父母與子女各為單體,何根之有?此種觀點,正是受人的感官局限所致。猶如前面提到的唯視主義,承認可視的,否認不可視的。這種認識在於不懂茫茫宇宙是陰陽各半。
1994年,我為一個79歲的老物理學家看病,隨便談起學術問題,他認為有反物質的存在。他說:“有正電,必有負電。那麼有物質,必有反物質。有時空,也必有反時空的存在。” 我認為老專家的話是對的。我們前面講到了太極圖,它是中華民族的祖先畫的宇宙規律圖,它告訴我們陰陽各半乃宇宙構成的基本形式。既然父母有形的精血構造了子女,兩者之間就必然有一種無形的“場”相聯系。這種“場”可稱為“生物場”。
我們應該用我們的文學作品向人們傳達最基本的道理:譬如房子是蓋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如果房子蓋了不住,那房子就不是房子。我們要讓人們記起來,在人類沒有發明空調之前,熱死的人並不比現在多。在人類沒有發明電燈前,近視眼遠比現在少。在沒有電視前,人們的業餘在時間照樣很豐富。有了網絡後、人們的頭腦裡並沒有比從前儲存更多的有用資訊;沒有網絡前,傻瓜似乎比現在少。
我們要通過文學作品讓人們知道,交通的便捷使人們失去了旅遊的快樂,通訊的快捷使人們失去了通信的幸福,食物的過剩使人們失去了吃的滋味,性的易得使人們失去戀愛的能力。
我們要通過文學作品告訴人們,沒有必要用那麼快的速度發展,沒有必要讓動物和植物長得那麼快,因為動物和植物長得快了就不好吃,就沒有營養,就含有激素和其它毒藥。
我們要通過文學作品告訴人們,悠著點,慢著點,十分聰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給子孫。
十二生肖的涵義
十二生肖蘊含大智慧,關於榮辱觀的小故事十二生肖—
有一次,我有機會和歐洲貴族聚餐。可能酒喝多了,一位德國貴族站了起來,諷刺說:" 你們中國人都是屬什麼豬啊!狗啊!老鼠啊!像我們,都是金牛座、獅子座、仙女座 ……真不知道你們祖先怎麼想的?"
當時這些貴族聽完哈哈大笑,還互相碰杯,先前的優雅完全不見了。按理說,人家在罵你祖宗了,你即使沒有話說,起碼可以掀桌子啊!但所有人都坐著不吭聲,也可能是還沒反應過來,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這是一句古有名言。就是說我們小的時候養成的習慣就像人的天性一樣自然、堅固,甚至就變成我們的天性了,以至於以後所取得的成功、創造的奇跡,很多方面都是由小的時候,習慣所支配的。所以會說:『命好不如習慣好;習慣不好,再好的命都會被搞慘敗掉!』什麼是不好的壞習慣呢?壞習慣就是一種藏不住的缺點,別人都看得見,自己卻看不見—我執我盲,很糟糕!!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北京有一家國外企業招募員工,待遇很高,很多人來應聘,過五關斬六將,到了最後一關,總經理面試。面試的過程中,總經理故意找了一個機會離開出去了,而這些面試者就開始圍著面試台,翻看總經理的面試檔案。總經理回來後說面試結束了,你們誰也沒有通過考試,因為公司不會錄用亂翻別人東西的人。這些面試者捶胸頓足,說:『長這麼大,很少聽說過不能亂翻別人的東西。』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孩子們,從他們上一年級開始,我就發現有的同學有亂翻別人東西的習慣。同學的書包和我桌子上放的書本、作業經常被別的孩子翻亂,甚至有時候我放在講桌上的錢會不翼而飛。就因為這樣的事我批評教育很多次,但是現在依然還是有這樣的現象發生。
人性的地獄與天堂-劉墉
第一個故事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由於陳進興和高天民兩人四處強暴殺人,全島都人心惶惶。突然,民眾報案,在北投看見高天民,大批員警趕過去,但是被高天民發現,從馬路旁邊縱身躍入下麵的小溪和竹林,等員警想辦法追下去,已經失去他的蹤影。電視馬上播出一大批員警搜山的畫面,我正在朋友家作客。「狗屁員警,人家高天民一下就跳下去了,員警不敢跳,不要臉!」朋友的太太咬著牙罵。
「可不是嗎?」我笑問,問她:「可是如果今天那員警是你丈夫,你怎麼說?」她怔了一下,笑起來:「要是我丈夫呀!我就打電話叫他別逞強!快回家!」
你覺得大,其實卻很小。
我父親有位朋友,我記得小時候一個下雨天見過他,為了防止雨濺在褲腿上,而把褲腿挽起來,講話非常謙虛,舉止十分淳樸。後來才知道他是位頗受人崇拜的企業家,典型的成功人士。
之後也因為各種機會,有幸見到不少活躍在各界的“成功人士”,他們普遍都有一個特徵,就是足夠“默默無聞”,做人低調做事高調,在自己該做的事上絕不 “謙虛”,為人卻十分寬厚。他們很少說自己懂得很多,也很少嘲笑別人甚麼都不懂。他們做得多說得少。
而這個浮誇的時代,覺得自己什麼都懂的人太多了,覺得除了自己誰都不夠聰明的人更多。當你認為你什麼都懂的時候,世界在你眼中在你心中就越來越小,同時你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也可能只是那麼一寸見方的空間內的所有—— 你覺得大,其實卻很小。
可以換個立場想想
很多時候,我們更需要做的就是閉上自己想要爭辯的嘴,放下所謂高貴的自尊,承認自己曾經所犯的錯誤,下定決心努力去修正它。這並不代表放棄,而是收穫了一份成長,增加了自信與包容。
過去了的終究已成為過去,失去的終究已成為失去,紅塵俗世,總有很多事情是我們難以測度,無法明瞭的,總有很多人是我們擁有時不懂得珍惜,懂得珍惜時卻已不再擁有了!這是世人的悲哀!
一件事情,如果好多人趕來送行、祝福,則必定充滿凶險。比如出征,比如遠航,比如結婚。婚禮是一座碼頭,是部隊開拔前的廣場,親朋們趕到這裡,目送那對即將遠征的戰士,他們前途如何,他們是終生的戰友,還是成為對手,是全身而退,還是兩敗俱傷,都沒有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