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的中醫藥治療與調理

大腸癌的發病原因
至今尚未完全明瞭,但已觀察到以下的因素與其發病有關:
大腸的炎症:血吸蟲病、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大腸腺瘤性息肉――癌前病變。
致癌物質:高脂肪、高動物蛋白(如吃紅肉過多)、低纖維飲食、亞硝胺化合物。
遺傳因素:易發體質會遺傳。如果直系親屬中有人患大腸癌,那麽其近親人群就是患此病的高危人群。
其他因素:如長期飲酒、肥胖、精神壓抑、接受盆腔放射治療、大便習慣不良等。
大腸癌的診斷
I.症狀與體徵:
凡有下列現象(尤其是三十歲以上患者),即需排除是否有大腸癌的可能:
正常排便習慣改變;
大便帶血液及黏液或黑便;
便形異常:大便變細或變扁,甚至附有血痕;
近期腹部持續不適,脹氣或隱痛,或排便痛;
有原因不明的進行性貧血、消瘦、乏力。
腹部可觸及腫塊。
II.
檢驗與檢查
直腸指診;
肛門鏡檢查;
乙狀結腸鏡檢查;
結腸纖維內窺鏡檢查;
X線檢查(大腸氣鋇雙重對比造影);
病理活檢或脫落細胞學檢查。

現代醫學治療大腸癌時存在的問題
1、偏重於局部治療而忽視了整體治療。偏重於對腫瘤細胞的生物學治療而忽視了對機體臟腑功能紊亂的調治,沒有充分體現以腫瘤病人爲本和以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爲中心。
2
、偏重於誘發腫瘤的生理因素而忽視了導致癌症的心理因素、精神因素和生活環境及生活方式因素。
3
、偏重於手術、放化療對腫瘤的對抗性治療作用,而忽視了人體對以上方法的生物學反應,未能全面地考慮人體、腫瘤與上述方法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
4、偏重於對患者體內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而忽視了保護、鞏固和提高腫瘤患者的自主抗癌能力及重建並加強機體對癌症的主動免疫功能。
由於以上的不足,可能會導致部分病人生存品質不高,治病未必救命;晚期治療手段不足;未能耐受放化療的毒性等。

中醫對大腸癌的認識
中醫根據其主要臨床表現的不同,分別診斷爲腸覃癓積臟毒便血下痢腸癖鎖肛痔等。
病因:飲食不節、情志不暢、感受外邪、久痢久瀉、年老體弱、正氣內虛、先天稟賦異常
主要病機:脾虛濕毒瘀阻。以濕邪熱毒瘀滯爲標,正氣不足爲本,二者互爲因果,是一種全身屬虛,局部屬實的疾病。病位在大腸,發病與肝、脾、腎關係密切。

大腸癌的中醫治療原則
1
、整體性治療原則
全面增強或調整機體各臟腑功能,恢復整體協調,消除體內致癌因素,改善全身症狀,充分調動和發揮整體抗癌能力,全面提高腫瘤患者生存質量。既要注意抑制、殺滅癌細胞、緩解病情、逆轉病勢、消除病灶,又要注意改善癌性體質和全面增強自主抗癌能力,以扶正祛邪、標本兼顧。
2、個體化治療原則
治療時必須因人、因時、因地制宜,針對不同病種、病因、病機、病位、病程、證候、體徵、體質、年齡、性別、性格、職業、生活狀況及經濟條件等多方面的個體因素制定並實施最適宜、最合理、最有效的綜合治療方案。
3、全程性治療原則
1)預防治療:有自覺症狀或臨床檢查異常,但未能確診,先服中藥抗癌做預防治療。
2)預先治療:在病情確認之後與臨床治療方案制定之前和臨床正式實施手術、放化療之前服用中藥抗癌做預先治療。
3)主力治療:對不適宜或不願意採用手術或放化療者,可服用中藥治療,並配合其他抗癌自然療法,使腫瘤消失或帶瘤生存。
4)協同治療:手術後、放化療期間服用中藥抗癌做協同治療並減低手術、放化療的副作用。
5)繼續治療:手術、放化療或中藥治療,腫瘤消失之後的3年內,是腫瘤能否徹底治癒,是否還會復發、轉移的關鍵期,需服用扶正抗癌類中藥爲主,並配合其他抗癌自然療法,以防復發。
6)鞏固治療:腫瘤消失之後的35年內,基本上已無殘存腫瘤細胞,但因機體長期抗癌,素質下降,需服用扶正固本類中藥爲主及配合其他抗癌自然療法,以使機體各項功能逐漸達到平衡和穩定,亦以此預防腫瘤復發。
7)康復治療:手術、放化療之後510年內綜合運用食療養生、有氧運動、服用營養保健品,並結合氣功、冥想、太極、瑜珈、音樂等各種癌症康復療法。
4
、身心性治療原則
重視身體治療與心理治療的協調性和統一性,全面提高機體抗癌的生理免疫與心理免疫功能,消除恐癌情緒,改孌癌性性格。
五、中醫治療大腸癌的具體方法
(一)分期治療
早期病人:
正盛邪實,以攻削瘤邪爲主,如果早期病人體質還好,腫塊局限的話,應以手術或中藥等祛邪治療爲主。
中藥在手術前則予補氣養血或健脾益氣,滋補肝腎之品,如四君子湯、十全大補湯、六味地黃湯等,以減少手術並發症及後遺症,或者擴大手術適應症。手術後的中藥治療可加速術後康復,減少復發轉移,爲化療等創造條件。可用調理脾胃、益氣固表、養陰生津,益氣解毒等方法。
中期病人:
邪實正虛,腫瘤一般處於進展期,或已有局部轉移,此時病人體內正邪雙方力量的消長變化將決定疾病的預後與轉歸,故應堅持扶正與祛邪並重原則,即應用一切可能的減瘤治療手段,如手術、化放療或中藥等消滅癌灶,同時最大限度的保護和恢復病人的整體機能。
中藥除了可給予直接攻削瘤邪的藥物外,還要給予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的藥物來扶正。注意做到祛邪而不傷正,扶正而不助邪,可據病人具體情況先攻後補,或先補後攻,或攻補兼施。
晚期病人:
邪氣盛而正氣極虛,各組織器官功能失調,免疫力低下,出現各種惡病質症狀,經受不起手術、放療等,此時應予中藥調整全身機能,扶助正氣爲主,增強病人的抗癌能力,然後據實際情況予適當的抗癌祛邪治療,部份患者也可有較理想療效,或帶瘤生存。
單純的中醫藥治療多用於不適合、不具備條件或不願意手術及放化療的患者,或者手術、放化療無效者,或已行手術、放化療後防止復發轉移者。單純應用中藥治療者,亦是根據早期病人以祛邪爲主,中期病人扶正祛邪並重,後期病人以扶正為主的治則治療。
中醫藥的治療可以起到減輕患者痛苦,改善生存質量,提昇治療效果,延長生存時間的作用。
(二)、辨證論治
大腸癌常見的中醫證型有:
1、濕熱內蘊證
多見於早期病人。
主症:(1)腹部陣痛,便中帶血;(2)裏急後重,肛門灼熱;(3)口苦口乾,小便短赤。
次症:(1)身熱不揚;(2)噁心嘔吐;(3)胸悶不舒;(4)舌紅,苔黃膩;(5)脈滑數。
具備主症(1)兼具其他症狀2項,即可診斷爲此證。
治法:清熱去濕,解毒散結。
方藥:清腸飲加減。
參考處方:槐花15克、地榆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白頭翁15克、敗醬草30克、馬齒莧30克、黃柏10克、苦參10克、生薏仁30克、黃芩10克、赤芍10克、甘草6克。
2、瘀毒結阻證
多見於中晚期病人。
主症:(1)腹瀉,腹痛,痛有定處,便下膿血,色紫黯,量多;(2)裏急後重。
次症:(1)煩熱口渴,面色晦暗;(2)舌質紫,或有瘀點瘀斑;(3)脈澀滯而細數。
具備主症(1)兼具其他症2項,即可診斷爲此證。
治法:活血化瘀、解毒散結。
方藥:膈下逐瘀湯加減。
參考處方:當歸尾12克、紅花10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丹參30克、生地15克、川芎10克、生薏苡仁30克、半枝蓮30克、敗醬草30克、田七10克。
3、脾腎陽虛證
主症:(1)腹痛綿綿、喜溫喜按;(2)血便泄瀉;(3)腰膝酸軟、畏寒肢冷;(4)舌質淡胖,苔薄白。
次症:(1)面色蒼白;(2)少氣乏力;(3)脈細無力。
具備主症2項兼具次症2項即可診斷爲此證。
治法:溫補脾腎,祛寒散結。
方藥:附子理中湯合四神丸加減。
參考處方:製附子12克、黨參30克、白朮15克、茯苓12克、薏苡仁30克、補骨脂10克、訶子10克、肉豆蔻10克、吳茱萸10克、乾薑10克、陳皮10克、炙甘草10克。
4
、氣血兩虛證
多見於術後及化療後。
主症:(1)腹部隱痛;(2)時有便溏;(3)脫肛下墜;(4)舌質淡。
次症:(1)氣短乏力;(2)頭暈肢麻,面色蒼白;(3)脈沉細。
具備主症2項兼具次症2項即可診斷爲此證。
治法:益氣養血、扶正散結。
方藥:八珍湯加減。
參考處方:黨參20克、當歸10克、茯苓15克、黃耆20克、熟地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升麻6克、白朮12克、芡實30克、甘草6克。
5、肝腎陰虛證
多見於放療後及晚期。
主症:(1)腹痛便秘;(2)午後發熱或五心煩熱;(3)舌質紅或絳、少苔或無苔。
次症:(1)形體消瘦;(2)頭暈耳鳴;(3)腰膝酸軟、遺精帶下;(4)盜汗;(5)脈弦細。
具備主證2項兼具次症2項,即可診斷爲此證。
治法:滋補肝腎,養陰散結。
方藥:知柏地黃丸加減。
參考處方:知母12克、黃柏10克、生地20克、白芍12克、山萸肉10克、淮山20克、澤瀉12克、丹參20克、雲苓15克、丹皮10克、五味子10克。
(三)、辨病治療
在上述辨證論治基礎上,還可以根據大腸癌這一疾病的共性,加用針對疾病共有症狀或共同病機的藥物或治法,即辨病治療。例如:
1、有腫塊者可酌情選加夏枯草、海蛤殼、生牡蠣、淅貝母、莪朮、赤芍、蒲黃、五靈脂等。
2、止痛可選加延胡索、沉香、川楝子、木香、厚樸、枳殼、田七、白芍等。
3、各證型均可酌情選用以下具有抗結腸癌作用的中草藥加入方劑中,如苦參、敗醬草、白頭翁、馬齒莧、生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半枝蓮、七葉一枝花、蛇莓等。
4、保留灌腸:尤其適用於乙狀結腸及直腸癌。
(1)
蓮花湯: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生苡仁、瓜蔞仁、延胡索、五倍子各30克、紅藤、苦參、丹參、白芨各15克、木香、土鼈蟲、烏梅肉各10克、八月劄、守宮各5克、甘遂1克、水煎,分爲兩份,每次一份,每日二次,保留灌腸。如已有腹瀉或便溏者可去甘遂。
(2)
三花灌腸方:花蕊石60克、敗醬草、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各30克、槐花15克、血竭、皂角刺各10克、濃煎後保留灌腸,每日一次。
(四)、中藥配合化療、放療
1
、在放療、化療過程中可出現胃腸不適、納呆、惡心嘔吐、身倦乏力、脫髮、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以及心肝腎毒性、神經毒性等,如配合使用中藥治療,可消除或減輕以上由放化療所造成的毒副作用。可分別根據病人所屬的證型,給予健脾和胃、補益氣血、滋補肝腎等的方藥。
2
、放療造成的咽乾、口渴欲飲、咽痛咳嗽等,可配合中藥清熱解毒、養陰生津,有較明顯的療效。若出現放射性皮膚損傷、口鼻咽黏膜損傷、食道損傷、肺損傷、腦脊髓損傷,以及放射性直腸炎、膀胱炎,亦可用中藥按證候辨證論治。
六、大腸癌患者的飲食宜忌
1
、早期病人宜多進食富含營養及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不要食用醃製品、煙熏和油炸食品。
2
、腸梗阻、大出血者應暫時禁食或給予流質的飲食。
3
、當癌腫向腸腔凸起,腸腔變窄時,就要控制膳食纖維的攝入,以免出現腸梗阻。而應予易消化、細軟的半流食品,如小米粥、濃藕粉湯、大米湯、粥、玉米麵粥、蛋羹、豆腐腦等。
4
、大腸癌術後病人,什麽時候能開始進食要聽從醫生的指示。如醫生指示能進食時則進食的質量要從稀軟開始,適應後再增加其他飲食,不要吃過多的油脂,合理搭配澱粉、脂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每天都要有糧食、瘦肉、魚、蛋、乳、各類蔬菜及豆製品,每一種的量不要過多。
5
、限制脂肪攝入量,包括烹調用油,每日脂肪一般要在50克以下。
6
、忌食胡椒、咖啡、酒、高脂肪食物。
七、大腸癌患者的起居調攝
注意臥床休息,避免持重和過度用力。
有大便異常或做過人工肛門、造瘻術者,要做好局部清潔,預防感染。要訓練病人養成定時排便習慣,每日清晨喝1杯溫開水,刺激排便,或於人工肛門注入少量生理鹽水引起排便。
保持樂觀積極的精神,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忌悲觀緊張情緒。
進行合理的體育鍛煉,要遵循循序漸進,貴在堅持的原則,不可盲目加量、躍進,不要超越自我承受能力。最好選擇一些和緩、放鬆式的有氧鍛煉,如呼吸鍛煉、太極拳、八段錦、慢跑、散步等。不宜劇烈運動。
八、食療方
1、濕熱內蘊型:
(1)
馬齒莧粥:鮮馬齒莧100-150克、大米60克、先煮大米成粥,再放馬齒莧煮熟,調味即可,隨量食用。
(2)
薏米粥:取薏苡仁50-60克、加水適量煮爛成粥,調白糖適量,每日一次,連服一個月。
2、瘀毒結阻型:
魚腥草煲雞:魚腥草30克、赤小豆60克、母雞一隻(約500克),先將母雞去毛及內臟,洗淨斬件,加魚腥草、赤小豆及適量水煮湯,調味後隨量飲湯食肉。
3、脾腎虧虛型:
太子參海馬燉兔肉:兔肉150克、太子參30克、海馬10克、無花果5060克、放入燉盅內,加水適量,文火隔水燉2小時,調味後隨量飲湯食肉。
4、氣血兩虛型:
桑椹豬肉湯:桑椹子50克、大棗10枚、瘦豬肉適量,加水熬湯,湯成後加鹽適量調味飲用。
5
、肝腎陰虛型:
銀耳鴿蛋湯:杞子、龍眼肉、黃精各10克、鴿蛋2只、銀耳5克、白砂糖6克。將銀耳水發後分成小瓣,黃精切片,與杞子、龍眼肉一起放鍋內,加水適量煮約45分鍾後,打入鴿蛋,加砂糖調味即可食用。
九、大腸癌的預防
合理飲食,以低脂肪、多纖維飲食爲宜,避免長期進食高脂食譜。多食新鮮蔬菜、生果等。
積極防治癌前病變,如各種息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等,發現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要及早切除。
積極預防及治療血吸蟲病。以預防其惡變。
近期有進行性消瘦以及大便習慣改變,或大便帶血或黑便,大便形狀變扁變細者,應儘早進行有關檢查,以便早期發現。
對早期大腸癌手術後或放療後的患者,應定期復查,發現復發,及時治療。
十、指導患者持正確的治療態度
許多人認為一旦確診為癌症,則意味著生命的終結,事實並非如此。只要早期積極合理的治療,約有30%以上的癌症是可以治癒的,即使是中晚期病人,亦可延續生命和提高生存質量,有部份病人可以帶瘤生存
總而言之,堅定的信心、頑強的意志是治癌良藥,正確的治療方法是取得療效的關鍵,合理的膳食是治療的重要因素,適當的休息與運動是康復的重要手段,家庭和社會的支援是戰勝癌症的有力保障。

http://www.tcmforum.com/forum2.php?forumID=100404&fGroup=expert

arrow
arrow

    金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