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起落人情世故 2/2

《菜根譚》說:「人情反復,世路崎嶇。行不去處,須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處,務加讓三分之功。」意思就是,人間世情反復無常,人生之路崎嶇不平。在人生之路走不通的地方,要知道退讓一步的道理;在走得過去的地方,也一定要給予人家三分的便利,這樣才能逢凶化吉、一帆風順。留一步讓三分,不僅給別人留一條活路,也是拓寬人際資源的絕妙之策。今天你讓了他一步,明天他會還你兩步,等於交了一個好朋友,在社會上打開一道通往成功的方便之門。如果你不懂利益均沾原則,凡是好處都自己獨吞,那麼即使驚世的才華也只能是無用的白紙!如果學點分享主義,好處利益分給眾人,讓每個人的心理得到平衡,這樣大家肯定會通力合作,協助你順利成功。

大凡成功的人無一例外都懂得這一點。他們大都是有捨有得,讓跟隨自己的人得到實惠,從而死心塌地、赴湯蹈火。即使是最精明的大商人,也都奉行這一理念。比如,一個大專案,明明自己有能力承接,也要拉合作夥伴一起開發,以此展現自己「路留一步,味讓三分」的氣度,宣告自己不是那種斷人財路、獨佔福源的人。事實正是如此,唯我獨尊最危險,大家都有湯喝才是王者之道!這一處世法,是中國幾千年來一直奉行的「潛規則」。是否懂得這一處世法,決定一個人的一生是坎坷不平,還是順風順水! 

鋒芒太露容易沒飯吃
鷹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人噬人手段處。故君子要聰明不露,才華不逞,才有肩鴻任鉅的力量。雄鷹站立的樣子好像睡著了,老虎行走時懶散無力彷彿生了大病,實際上這正是它們取食吃人的高明手段。所以真正聰明的人要做到不炫耀、不顯露才華,這樣才有能力幹大業做大事。鋒芒太露容易沒飯吃——這是跌過跟頭的老祖宗們用鮮血和腦漿寫下的忠告!可惜很多人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認為自己聰明過人、能力超群,看誰都是豆腐渣,唯有自己是朵花,什麼都不放在眼裏。這種人最容易沒飯吃,甚至會為此丟掉性命。大家都聽說過「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這句話,意思就是,真正的聰明人身懷絕技而深藏不露,絕不到處炫耀,而是等待時機一鳴驚人。有才華固然好,但是能力再強,也不能整天頂在頭上到處去炫耀。就像財富一樣,有錢當然是好事,但你會每天都穿金戴銀、提著錢箱子到街上去顯擺嗎?
才華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一個有才華的人能得到大把的表現機會,一個無能的人,即使再張揚表現自己也不可能成功。但一個有才華的人過於炫耀自我,壓制了他人的表現空間,損害了他人的利益,就必然招致眾人的一致嫉恨。如果發展到這一步,他的前途和事業就非常危險,隨時可能被人拉下馬來!
三國晚期的諸葛恪,是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的兒子。名門之後,家教嚴格,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展現出了才思敏捷、天賦過人的特質,大家都認為他的才能超過了其父諸葛瑾。不過,諸葛瑾不為有這麼一個好兒子感到高興,反而覺得諸葛恪會給家族帶來不幸。為什麼呢?諸葛瑾說:「恪性格急躁、剛愎自用,而且太喜歡表現自己,鋒芒過於外露,終將引來禍端。」果不出父親所料,諸葛恪長大掌權後,獨斷專行、以才壓人,認為自己什麼都最好,目中無人,最終引起眾怒,被大臣們設計害死,牽連家族也遭到誅滅。
在這個世界上,才華出眾卻被排擠的人隨處可見。他們才華在手,就像擁有一把傳世名劍,逢人就要吹噓一番,拿在手中四處揮舞,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有的驚世之才,傻乎乎地把自己樹成人人想打的活靶子。他們看不見自己腳下的火坑,就這樣不知不覺掉了進去。
才華猶如一把雙刃劍,可以刺傷別人,也會刺傷自己,所以運用起來應當小心翼翼,平時應插在劍鞘裏。很多時候,鋒芒太露都會招致小人的嫉恨和陷害。凡是做大事業的人,都應該修煉「藏露」之功。《菜根譚》中說:「文章做到好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才智的使用也應如此,用至好處,只是恰好。當智則智,當愚則愚,愚也是一種智。必要時,裝一裝「低能兒」,做一做「糊塗人」,都是明智之舉。
當一個人遭遇挫折的時候,或許會抱怨呐喊——我這麼有才華,為什麼卻落了個窮困潦倒、一事無成的下場?蒼天真是不公!蒼天真的不公嗎?非也,是他不懂基本的人情世故的緣故。這一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當他面臨人生敗局時,是否應該自我反思一下呢?是否做得太過分了?是否目中無人,過於突出自己,忽視了眾人的感受?是否自以為聰明絕頂,別人都愚不可及?一個人如果這樣反思一番,就能找到問題的癥結,然後對症治療,等頓悟明澈之後,也就真正成熟起來了!
翻開《二十四史》,我們可以輕易地發現被小人運用陰謀詭計殺害的忠臣良將不計其數。一方面是因為小人過於奸詐殘忍,另一方面又何嘗不是因為被害者不懂玉韞珠藏的智慧呢?他們風頭過於張揚,才華過於橫溢,同時又目空一切,不把身邊的同僚放在眼裏,這樣的人不掉腦袋才怪!?
西方世界有這樣一種說法:「法蘭西人的聰明藏在內,西班牙人的聰明露於外。」前者是真聰明,後者是假聰明。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一定不能自作聰明,要學會真聰明——切忌只知伸不知曲;只知進不知退;只知自我表現,不知韜光養晦。這樣的話,我們即使才高八斗,也照樣兩手空空!在社會上行走,我們每個人都要掌握這種低調隱忍的做人絕學。多一些深思熟慮,少一些鋒芒畢露,千萬不要把肚子裏的「寶貝」像竹筒倒豆子一樣全倒出來。若不懂這一道理,肚裏有再多的寶貝,也終將成為別人的囊中之物!

兔子急了會咬人,千萬別把對手逼到絕路上  
鋤奸杜倖,要放他一條去路。若使之一無所容,譬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盡,則一切好物俱咬破矣。剷除邪惡、杜絕小人,有時應給他們留一條改過自新的生路。如果逼得對方無立足之地,就像把老鼠能夠逃生的出口都堵住,它會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把一切好東西全都給你咬壞。為什麼說兔子急了也會咬人呢?要知道,兔子本來是溫順的動物,不到萬不得已它一定不會反擊。但如果被人逼到絕路上,就必然會孤注一擲!正因這個道理,落水狗不能打,打急了會竄上來跟你拼命。窮寇不要追,是因為困獸猶鬥、垂死掙扎,會對你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做人做事要懂這個基本常識。給對方留條活路,你也受益無窮。有些人就喜歡落井下石、斬盡殺絕,結果呢,對手永遠殺不絕,自己的立足之地反而越來越窄。
東漢年間,大將竇固率軍攻擊匈奴。這支匈奴騎兵只有500人,從大漠深處飛奔而來,為的就是趁秋收期間搶奪老百姓的糧食。但他們剛入關不久,就被竇固的兵馬圍在了一座山谷中。漢軍把山谷兩側的出口堵個滴水不漏,然而連續向內攻擊了十幾次,都沒能把這區區500人殲滅。匈奴人組成一個圓陣,躲在石頭後面,不停地向外放箭,谷口躺滿了漢軍士兵的屍體。竇固見此情景,命令部下把一側出口的士兵撤走,留出另一側出口。部下大惑不解:「將軍,敵軍陷入重圍,就是插翅也飛不出去啊!何況只有區區幾百人!只要再攻數日,一定能將他們全殲!不知您為何要放他們逃生?」「當然不是放他們逃生。」竇固說,「現在他們沒有退路,必然個個向前,奮勇死戰。何況谷內草木繁盛、水源充足,他們也困不死。長時間這樣耗下去,就算我軍最後大獲全勝,也已經傷亡慘重,所以才要放他們出來,在追逐中斬殺他們。」情況果然就如竇固所料,這支匈奴部隊從山谷裏逃出來之後,眼見有了生路,拼命地向北逃跑,猶如驚弓之鳥,隊形散了,人心亂了,沒有人再想著回頭跟漢軍拼命。竇固率領的漢朝騎兵就在後面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不斷用弓箭進行射殺,不到一天,就消滅了這股入侵之敵。
兵者,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如果我們把敵人逼到絕路,看不到一點希望,他們反而會破釜沉舟,跟我們來個魚死網破。此時的敵人個個是猛虎,個個背水一戰。我們要想打勝仗可就不那麼容易了!即使最後贏了,也已經付出巨大的代價,得不到任何好處。史上,像這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例子屢見不鮮。春秋時,燕將樂毅出兵攻打齊國,只有即墨城沒有攻打下來。他們就圍得死死的,猛攻緊打。這時齊軍已到垂死的邊緣,突然齊國名將田單振臂高呼:「國就要亡了,我們怎還會有家?」於是士兵人人有誓死報國的決心,竟然一戰收復全部失地。請讓我們假設一下:如果燕軍在攻到即墨城時能放對方一條生路,他們必將爭相逃命,哪有士氣可言?就算換個地方再戰,對方因為有了失敗經歷,如同驚弓之鳥,也是最容易對付的敵手,可謂最薄弱的環節。照準這個環節一刀砍去,哪有不勝之理?
生意場上也是如此。蒙牛總裁牛根生說:「不要把你的競爭對手逼到絕路,也不要輕易激怒他……損人一千,自耗八百的蠢事不要幹!」事情往往如此,當我們咄咄逼人,把對手逼得無路可逃的時候,往往自己發不了財,甚至會賠個精光。因為對方無路可走的時候,必定會像兔子蹬鷹一樣,以瘋狂的策略給我們致命的一擊!這樣一來,即使我們擊敗了對手,自己也傷得不輕。這樣的話,就算不上什麼勝利,反而是不敗之敗了。上海有一家貿易公司的老闆,做生意特別厲害,運用「大魚吃小魚」的吞併策略,將當地大大小小的十幾家企業全都吃進了肚,形成了一個局部壟斷的大集團。他最喜歡的一句詩,就是毛澤東的「宜將勝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出手毒辣,不留餘地,因此擴張得很快。可是,此舉得罪了不少人,尤其那些失去當前財路、又沒有機會另尋生路的人。就在這家公司生意蒸蒸日上,名聲達到頂峰的時候,一些被他打敗的對手搜集到了他在某項投資中官商勾結、暗箱操作的證據,舉報給了經偵部門。這個霸道十足的商業帝國,就這樣頃刻間轟然坍塌。
為人處世,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我們總會碰見形形色色的人,許多人或許會露出弱點和錯誤,這個時候如果你步步緊逼,抓住別人的錯誤打擊到底,不給一點面子,也不給對方一點臺階下。如此一來,對方就會跟你針鋒相對,撕破臉皮鬥到底,不是他死就是你亡!你們之間不僅做不了正常的朋友,說不定會成為世代的仇敵。這對你人脈圈的拓展非常不利,必將嚴重影響你未來事業的發展。我們一定要懂得「千萬別把對手逼到絕路上」這一處世法則。對於那些無傷大礙的小錯誤,應該大度地給對方一個調整糾正的空間,必要時甚至可以幫對方遮掩一下。這樣一來,你收穫的不僅是衷心的感激,還有眾人死心塌地的支持。

arrow
arrow

    金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